通过MA检测,可以对物品或样品的尺寸、质量、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电学性能等各方面进行精确测量和分析,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MA检测报告是一份专业的检测报告,通常由检测机构的专业人员制作出来。在MA检测报告中,不仅会有检测对象的详细信息,也会包含对样品进行检测的具体方法、所使用的测量仪器的详细信息等。因此,MA检测报告在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ma检测报告是什么意思?
MA是Measurement Assurance,也就是量测保证,在检测行业中是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MA检测,可以对物品或样品的尺寸、质量、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电学性能等各方面进行精确测量和分析,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MA检测报告是一份专业的检测报告,通常由检测机构的专业人员制作出来。在MA检测报告中,不仅会有检测对象的详细信息,也会包含对样品进行检测的具体方法、所使用的测量仪器的详细信息等。这些信息都有助于在检测结果出现误差或问题时,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找出问题所在。
通过MA检测报告,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样品的质量和性能,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了解产品或材料是否符合国家或行业的标准和要求。对于生产制造或质量监管部门来说,这些信息都非常重要,能够为企业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因此,MA检测报告在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钢筋直螺纹连接现场对滚丝和套筒如何验收和相关的验收规范或技术规程有哪些?
直螺纹钢筋连接接头检查验收有何要求?1、 原材料进场,首先要把住材料关。
(1) 螺纹钢筋,要有出厂材质单及现场取样的试验单,钢筋应符合GB1499-98的规定。
(2) 连接套筒及螺母,应是优质碳素结构钢或低合金结构钢,供货单位应提供质量保证书。
2、 加工过程中的检查。
(1) 钢筋切割下料,必须用无齿锯,不得采用电焊、气割、钢筋切断机。钢筋切断机切出的钢筋端头多为马蹄形或有扭曲现象,这些现象都是直螺纹连接工艺不允许的。
(2) 根据钢筋的规格,查Q/JGY02-2001企业标准,选定套筒,当选定套筒长度后,再定钢筋的加工长度。变换加工规格不一致的钢筋丝头时,其丝头长度也应做相应的调整。
(3) 成型的丝头,应立即套上保护帽,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防止装卸钢筋时损坏丝头。
3、 钢筋丝头的检查。
(1) 外观质量检验:钢筋丝头螺纹应饱满、连续,无滑丝、断丝现象。
(2) 用配套的套筒旋拧:应在用管钳扳e69da5e6ba90e799bee5baa631333363366263手辅助下,全部有效丝扣拧入套筒。
(3) 加工的钢筋丝头应进行逐个自检,出现不合格的丝头时应切去,重新加工。自检合格后的丝头,应由质检员随机进行检验,以一个工作班加工的丝头为一个验收批,随机抽检10%,当合格率小于95%时,应加倍抽检。复检中合格率仍小于95%时,应对全部丝头进行逐个检验。
4、 有效丝扣的检查。
经滚丝器滚压后,钢筋的圆柱上被压出的连续丝扣为有效丝扣。有效丝扣长度,应为套筒的1/2。所加工出的丝头端部应将飞楞毛刺用铁锉锉平,有效丝扣长度偏差为±P,P为螺距,即有效丝扣长度偏差为正负一个丝扣。
5、 钢筋丝头连接成型的检查和验收。
(1) 在进行钢筋连接时,钢筋规格应与连接套筒规格一致,并保证钢筋与连接套筒内丝扣干净,无污物,完好无损。
(2) 钢筋连接时必须用管钳扳手拧紧,使两钢筋在套筒的中央位置相互顶紧。
(3) 钢筋连接完毕后,套筒两端外露的有效丝扣,不得超过2扣(每侧一扣)。
(4) 按分项或分段施工完一批连接接头后,先逐个目测检查,首先是外露的有效丝扣,达到要求后,再用管钳扳手检查,可采用10%的抽查法,检查是否已拧紧。该两项指标达到要求即为该项钢筋丝头连接合格,符合要求。
6、 力学性能的检验。
在现场目测合格后,还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现场取样,进行力学性能检验,力学性能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经目测检查合格及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该项丝头连接即为合格。
如何加强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控制
1、前言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包括采取的作业技术和管理活动。在施工阶段推行以动态控制为主,事前控制为辅的管理方法,主要抓住事先指导、事中检查、事后验收三个环节。一切以数据说话,一切以书面为依据,做好事前预控,从预控角度主动发现问题,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进行动态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2、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个企业的质量体系应根据它的方针、目标和相应的策略而作调整。这是一种发展趋势,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必须而且必然在动态管理中得到发展。但是在现实企业管理中,常常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首先,为提高工程质量,扩大企业影响,提高技术等级,争创少数精品、名牌 工程,无形中增大了投入, 使其它工程的质量状况得不到保障;其次,为严抓质量,加大奖罚力度,奖罚额度之大超出了单项工程本身的价值,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易造成恶性循环,未必有利于质量管理工作的持久开展;第三,加大现场监控力度,实行监理制度有效地控制了质量问题的产生,但易造成施工人员和监控人员情绪上的对立,也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四,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下求发展的建筑企业设置质量控制点,其管理层往往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很多企业将成本、利润奉为宗旨,这种现象由上至下蔓延,形成一种不利于质量管理发展的氛围;最后,很多建筑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大多是事后处理型的,很难起到预控的作用,这就形成这样一个怪现象:企业宁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事后解决质量问题,也不愿多花一点功夫在事前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这种短视的行为必须纠正。
3.1 加强事前控制
3.1.1 对工程各项参与者进行审查:监理工程师应该是懂经济、懂技术、懂管理、懂法律,并且还要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的综合性技术人才。因此在资格审查时必须严格,做到持证上岗。施工队伍的思想素质、技术素质及身体素质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为此,在审查时发现有不合格者,坚决不能上岗。
3.1.2 对工程所需的材料进行检查、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首先在人员、设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
。针对钢筋、水泥等材料的进货多源头、多渠道,需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做到双控(即要有质保书、合格证,还要有材料复试报告),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清退出场,将钢筋焊接半成品的质量检查作为检查工作的重点。采用目测和检测相结合,首先从外观上对轴线位移、弯折角度、裂缝凹坑等进行检查,然后随机抽取焊接试件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对于工程使用最普通、工程量较大的混凝土工程中的材料质量要求保证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均满足质量要求,有试验报告的前提下,再审核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正确,校对各种计量表具、量具是否准确、齐全;浇筑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程序是否可行。如有哪道工序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立即组织整改、进行有效管理。
3.1.3 对工程设备进行审查:永久性生产设备的采购,应通过质量管理人员的认可,并且要经过验收后才可进场。重要的施工机械设备应定期提供机械性能检测报告,经质量管理人员认可后方可使用。
3.1.4 对施工方法进行审查: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和
施工组织设计
,经审核后即作为施工依据。
3.1.5 严格把好隐蔽工程的验收签字关,发现质量隐患及时提出整改。在进行隐蔽工程的签字验收时,首先要求各施工班组自检合格,再由公司专职质检员核定等级并签字,并填好验收表递交监理。然后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现场检查复核原材料,保证材料齐全,各层标高、轴线也要层层检查,严格验收。要求施工质检员签字不能只流于形式,要真正去检查验收,再由监理方检查。监理方发现问题及时以书面通知或返工完的,还要在进行复检,严格检查把关,确保工程质量。
3.2 完善事中控制
质检员验收时要检查工程是否按图纸、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在质量控制中要改静态管理为动态控制。包括:工序的质量控制:一方面,每道工序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都要对影响工序质量的条件或因素进行控制。如:要保证有足够的劳动力去参加工作,以防由于疲劳而出现怠工现象等。另一方面,每道工序完成后要运用一定的检测手段对其进行检测,确保其能够达到预定的质量标准;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及工程质量的预控:其目的是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抓住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对施工中重要部位和薄弱环节事先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便对其进行预先控制,并在施工过程中作为重点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质量管理人员主要采用的检查方法有目测法、仪测法、实验检验法等。在施工过程中,应重点进行以下方面的检查:首先是施工操作质量检查,对违章操作及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应及时纠正。其次是工序质量的交接检查,指前道工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移交下一道工序。第三是隐蔽工程的检查与验收:这一部分是防止质量隐患和事故的关键。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原则是根据工程的重要程度,即质量特性值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来确定。为此,在设置质量控制点时,首先要对施工的工程对象进行全面分析、比较,以明确质量控制点:然后进一步分析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或造成质量隐患的原因,针对隐患的原因,相应地提出对策措施予以预防。由此可见,设置质量控制点,是对工程质量进行预控的有力措施。总之,无论是操作、材料、机械设备、施工顺序、技术参数、自然条件、工程环境等,均可作为质量控制点来设置,主要是视其对质量特征影响的大小及危害程度而定。
例如在某些工序或操作中,则应以物的状态作为控制的重点。如加工精度与施工机具有关;计量不准与计量设备、仪表有关;危险源与失稳、倾覆、腐蚀、毒气、振动、冲击、火花、爆炸等有关, 也与立体交叉、多工种密集作业场所有关等。也就是说,根据不同工序的特点,有的应以控制机具设备为重点,有的应以防止失稳、倾覆、过热、腐蚀等危险源为重点,有的则应以作业场所作为控制的重点。
3.3 注意事后验收
当分项、分部工程或单项工程施工完毕后,我们及时按相应的施工质量标准和方法,对所完工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质量控制中最后的补救措施是事后验收。通过事后验收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缺陷或重大质量隐患,及时停工整改,第一时间报监理及建设单位。并配合有关单位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将问题处理。从而达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是不影响工程进度,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结语 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是一项全面、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质量控制,是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正确配置施工生产管理要素和采用科学管理的方法,才能实现工程项目预期的使用功能和质量标准,交付建设单位一个满意优质的工程。